Document
首页      >       正文

【“教与学的革命"珞珈论坛法学院分论坛】首届国际法本科专业师生午餐会交流活动顺利举办

类别: 作者:时间:2025-04-03 10:59:04阅读量:

2023年,我院国际法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,成为全国首个国际法本科专业。2024年,教育部办公厅、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联合发布了《关于公布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(培育)名单的通知》,武汉大学获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。根据学校“3+X”的培养模式,在经过大二学年第一学期末的专业分流后,首批国际法专业本科生于近期诞生。

在此背景下,2025年3月18日中午,学院在217B会议室举办国际法专业师生午餐会交流活动。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、基地主任肖永平,法学院院长秦天宝,学院党委副书记邬明建,学院副院长黄明涛,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副主任苏金远,2023级国际法班班级导师孟梓歆,学院本科生工作办公室全体成员以及首批国际法专业本科生参加,活动由黄明涛主持。

肖永平教授在发言中强调,成为涉外法治人才需要系统掌握国内法、通晓国际法、了解外国法,并精通一至两门外语。他指出,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周期长、过程复杂,学院始终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。“人生是长跑,能力提升比短期成绩更重要。”肖永平深情寄语同学们,要放眼全球,把握国际组织实习、海外名校交流、模拟法庭比赛等机会,不断拓宽视野。

黄明涛则详细介绍了《国际法专业本硕贯通试验班基本情况介绍》和《推免名额分配办法》;苏金远就课程建设方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回应,并介绍了模拟法庭竞赛课程化建设思路。老师们纷纷表示,针对培养方案变化引起的一些影响,学院将认真处理,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,保持培养质量。

秦天宝院长结合自身本科学习国际法的经历,向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。他表示,国际法专业的学习任务虽然繁重,但正是这些挑战为同学们提供了提升能力的机会。他鼓励大家以勤恳的态度面对学业,以长远的眼光规划未来,为成长为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
自由讨论环节,学生就部分课程的开课安排、跨学院选课事项、模拟法庭备赛与交换项目协调等问题积极提问,教师们耐心细致地逐一回答了学生们的问题。学院表示会尽力协调解决课程时间冲突等困难,学生们也需仔细规划时间,学会权衡利弊,在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坚定自我成长的方向,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。

本次午餐会搭建了师生高效沟通的平台,为国际法专业学生的成长路径提供了清晰指引。未来,法学院将持续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,助力学子在全球舞台绽放光彩。

文字|郭芷玥、应锦川

图片|应锦川、张星玲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      邮编:43007